9789867639837_bc.jpg  

書  名:活出真意:星雲大師講述的人生哲學

出版日期:100年5月25日

作  者:胡可瑜

出 版 社:悅讀名品出版社

ISBN :978-986-7639-83-7

 作者簡介

胡可瑜

  畢業於倫敦大學心理學專業,著名的心理諮詢師,曾任多家跨國企業人力資源總監,現為自由撰稿人,在遊學期間就常常拜訪各地的學者和宗教人士,對佛法有自己深刻的見解。

■內容簡介

  在中國臺灣的高雄縣內,原來有一座荒山,由五座形如蓮花瓣的小山組成,蓮乃佛教的主要象徵,因此這荒山先天具備了佛國淨土的條件。因緣際會,一位佛學大師選擇了此地作為修行佛法、普度眾生的道場,這山就是佛光山,這位大師就是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十二歲出家,不論是酷暑天柔風清涼的晨曦,還是寒冬裡風雪相伴的清晨,每次早課諷誦《楞嚴咒》中「願將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一句時,這個年幼的小沙彌都會在心中暗暗發願:「將來,我一定要把全部的身心奉獻於弘法利生。」如今,六十年甲子輪迴間,小沙彌漸漸修成佛家大師,他從中國大陸到中國臺灣,從宜蘭雷音寺到高雄佛光山寺,他積聚眾人的願力,遍弘佛法於五大洲。當年的一個小沙彌成就了不凡的志業。如今,他正用自己的勤奮將佛法光照這個世界,撫慰世界的苦難。

  星雲大師曾說:「我只想盡一點心力,不妄想,不僭越,只想慢慢把弘法利生的事業做起來,直到現在,也從來沒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我只想像爬樓梯一樣,一步步往上爬,而非一步登天。」

  星雲大師就是以這樣的心態,一點點攀登到了中國佛教的頂峰,他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宣導「地球人」思想,對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自然與生命、圓滿與自在、公是與公非、發心與發展、自覺與行佛等理念多所發揚。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星雲大師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於五大洲成立一百七十餘個國家地區協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實踐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正如星雲大師在《一池落花兩樣情》的序言中所說:「如山泉洗滌人間的塵垢,使人人古鏡潔淨,靈台清明。當覷透人間冷暖事,能以廓然無聖,禪的風姿,行化於紅塵俗世間。念念覺醒於聲色幻影不實,回頭開墾一畝心田,日日以平等歡喜耕耘,引智能的甘泉灌注,令慈悲的花香,朵朵遍佈。明瞭圓滿菩提果實,原不在天上福樂的生活,是和眾生攜手走過荊棘血淚。奉獻身心為炬,一點火光供養,燒燼成灰,心甘情願。」

  本書即是採擷星雲大師的禪心禪話,錘鍊成一本智慧的結集,希望在每個讀者的心中開墾一塊田地,灑上幾顆蓮花的種子,等待淨蓮綻放的日子,身心皆安,煩惱不再叢生……。

■精采內容

第一章 追求人生真義

很多人都執著於追求完美的人生,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以示精益求精,更上層樓,但星雲大師卻不斷地給世人以警醒:有的人因小小的缺陷而全盤否定人生的意義,有的人因為小小的遺憾而將手中的幸福全部放棄,這樣追求完美,有時反而因噎廢食,流於吹毛求疵,不管於自己還是於他人,都是一種不必要的辛苦。真正幸福的人生,本來就有缺陷,它總是「一半一半」,在樂、成、得、生中,包容不完美,才是真正完整的幸福。在追求完美人生的同時,要能夠認清人生苦樂參半的實相。

活出生的意義

【大師開示】

一個人要過怎樣的生活,在於自己的思想,快樂與否並不重要,重要在於是否有意義。

法國作家蒙田說:「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並不多,卻活了很長久。」

生活在繁華都市中的人,每天都為了生計而奔忙,很容易被各種各樣的物慾迷住了眼睛。在他們的眼裏只有來往的車流、上司和周圍人群的嘴臉、各式各樣的樓層,有點時間休息時,也只是對著電視或者電腦。他們的心中根本沒有周圍的綠色植物、天空中不斷遊走的流雲、夜晚燦爛的星光和月色,他們的心僅僅局限於都市中的那一個小小的片斷。在這種狹窄的心靈空間生活久了,怎能獲得成功和幸福的感受?怎能不心生疾病呢?

一個人要想使自己達到一種很高的境界,必須把自己的心域拉到無限遠,不能局限於眼前所得,要思考生的意義。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活著而活著,活著是為了享受美妙的生活。時間的意義不是讓人們去衡量日夜的循環,也不是讓人們記錄自己的皺紋和衰老。它不是空洞的滴答聲,不是渾渾噩噩地吃飯和睡覺,而是在時間的長河中,人們找到了度日的信念,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與歡樂。

對於人類來說,生命本身實質是沒有內涵的,它需要人在時間裏進行實踐,然後才能確立自己的內涵,從而賦予其意義。

在一所很有名的大學裏,著名作家畢淑敏正在演講。從她演講一開始就不斷地有紙條遞上來。有一張紙條上的問題是:「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實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

她當眾把這個問題念出來了,念完以後臺下響起了掌聲。她說:「你們今天提出這個問題很好,我會講真話。我在西藏的雪山之上,面對著浩瀚的蒼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反覆地思索過這個問題。我相信,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是會無數次地叩問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樣的意義?

「我想了無數個晚上和白天,終於得到了一個答案。今天,在這裏,我將非常負責地對你們說,我思索的結果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這句話說完,全場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緊接著就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這可能是畢淑敏在演講中獲得的最熱烈的掌聲。在以前,她從來不相信有什麼「暴風雨般的掌聲」這種話,覺得那只是一個拙劣的比喻。但這一次,她相信了。她趕快用手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但掌聲還是綿延了很長時間。

她接著又說:「大家先不要忙著給我鼓掌,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不錯,但是,我們每一個人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是的,關於人生意義的討論,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很多說法,由於熟悉和重複,已讓我們從熟視無睹滑到了厭煩,可是這不是問題的真諦。真諦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意義,無論它多麼正確,如果它不曾進入你的心理結構,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家長灌輸過人生意義的答案。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老師和各種類型的教育,也都不斷地向我們批發人生意義的補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這種外在的框架,當成了自己內在的標杆,並為之下定了奮鬥終生的決心?」

那一天講演結束之後,所有聽演講的同學都有這樣一種感覺:他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聽到一個活生生的中年人親口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你要為之確立一個意義。

現實中,人們常說 「這是在數著日子過嘍」,「現如今只有吃喝等死了」……說這種話的人為什麼不去找一些有意義的事做呢?殊不知,真正對有意義的事投入熱情的人,是不會在意時間的流逝的。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只有活出生的意義,才能在每一次回憶時,我們的內心中都不感到愧疚。

參透人生的禪

【大師開示】

參禪,使我們動盪的心回歸寂靜,渾濁的心得到澄清,它的妙用不只是記起多年的一筆豆腐賬,而是洗滌內心重重的塵垢,記起我們有個不動、不癡、不染、不變的主人翁。

世間法也靠清淨心。眾生在世間,如果心清淨,一定孝;心不清淨,不孝。如果心清淨,一定尊敬長上;如果心不清淨,則不尊敬。不知敬人,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褻瀆。

參禪是禪宗用以學人求證真心實相的一種行門。參禪所參的是出生宇宙萬法的實相。若得參透,便是明心。星雲大師將參禪視為洗滌內心污垢的法門,是明心見性的方法。用他的話來說:「參禪,使我們找回久被遺忘的性靈,重新和它握手言歡,尋回清淨具足的如來佛性。禪,是一場內在的革命,為我們贏回如香草的悲心,滿月的慧心,金剛的願心,雲水的舍心。」參禪,即是靜心的一個過程。

平常人想要淨心的時候,往往習慣於用理性去控制。但這樣做的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告訴自己:「不能動心,不能動心」,這個時候心其實已經正在動了。提示自己:「心不能隨境轉」,這個時候心已經轉了。真正的淨心不是特意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去把握它。什麼時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動了。心不動了,人就不會為外界的誘惑所動從而淨化自身。

仰山禪師有一次請示洪恩禪師道:「為什麼吾人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洪恩禪師回答道:「我給你說個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內有六隻獼猴,蹦跳不停,室外有六隻猩猩與之回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六隻獼猴,六隻猩猩,實在很不容易很快認出哪一個是自己。」

仰山禪師聽後,知道洪恩禪師是說吾人內在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鼓噪繁動,彼此糾纏不息,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認識哪一個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禮謝道:

「適蒙和尚以譬喻開示,無不了知,但如果內在的獼猴睡覺,外境的猩猩欲與它相見,且又如何?」

洪恩禪師便下繩床,拉著仰山禪師,手舞足蹈似的說道:

「好比在田地裏,防止鳥雀偷吃禾苗的果實,豎一個稻草假人,所謂『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

仰山終於言下契入。

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心情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更有甚者,將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建立在他人的態度之上,更是本末倒置。

為什麼人最難認清自己?主要是因為真心蒙塵。就像一面鏡子,被灰塵遮蓋,就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體的形貌。真心不顯,妄心就會成為人的主人,時時刻刻攀緣外境,心猿意馬,不肯休息。人體如一村莊,此村莊中主人已被幽囚,為另外六個強盜土匪(六識)佔有,他在此興風作浪,追逐六塵,讓人不得安寧。

心不動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現代人的狀況大多相反,遇到順境的時候高興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時候痛苦得不得了,這就帶來許多痛苦。其實,我們遇到的任何外境都一樣,如果我們能夠瞭解這一點,就不會被六識所誘惑,亦不會被六塵所蒙蔽。

由此星雲大師開示:外面再美的景致,無法使我們真正的休心息慮,只是空費草鞋錢。世間的雜誌、書報,各項視聽娛樂,無法使我們內在悠然清心,不過徒增聲色的貪得、是非的愛染。看一池荷花,於污泥之中生,觀者有人歡喜有人憂,然而一池荷花就在那裏,不動、不癡、不染,荷花還是荷花。人如能像荷花一般,不為繁華蒙蔽,不為別人的眼光而活,活出真我,生活的禪便算是被參透了。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追求人生真義 015

活出生的意義 016

參透人生的禪 021

化繁就簡任自然 026

生命仿若不繫舟 032

琴弦有短長,人生得妙曲 037

任泰山崩於前 042

追求的過程才有真幸福 049

第二章 看破人生因與果 055

天理循環,因果不負人 056

看淡生死,勘破無常 060

可怕的是對死亡的想像 066

只此浮生是夢中 071

不戀繁華性自真 076

平凡生命也不平庸 081

第三章 人生的磨練與修行 085

從不知所云到兼濟蒼生 086

波峰波谷自在行 091

逆境也是種饋贈 097

坦然面對生活的苦樂 102

舍一身皮囊,財富不壓身 107

心安理得,貧富皆福 112

不計得失,人間就是天堂 117

第四章 人生的自知與提升 123

何必孤芳自賞 124

心有判斷,不可人云亦云 129

三更有夢書當枕 133

開卷盡品墨香濃 137

沒時間想著老 141

第五章 人生的和諧與愛情 147

和的大意義 148

語言的讚美是一種佈施 153

夫妻要像火一樣溫暖對方 158

愛情需看紅綠燈 164

包容的力量 169

尊重比黃金更重要 176

忍者心中的蓮花 181

水隨環境轉,人隨世情變 187

第六章 多情是佛心大慈悲 193

「滴水」中的大慈悲 194

多情即佛心 199

退一步「出世」,才能進一步「入世」 203

以力折服也悲憫 208

慈心人自美 214

戒是一種精神的自由 219

不是不關心,只是不動心 224

第七章 破除「我執」尋明心 229

破除「我執」,煩惱何處叢生 230

流出自己的人生曲線 236

戀眾生,愛一切 241

天堂地獄一念間 245

除去妄想,心靜如禪 250

性格也是一場艱難的修行 255

尋明心,安身心 260

輕如塵埃,也能幸福地飛 265

第八章 你也可成未來佛 271

良知與自我反省 272

嫉妒割裂的正是自己的心 277

你就是佛 281

盡力生時養父母,死後悲號總是空 288

開一劑心藥方 292

曼陀羅在燃燒 297

知足常樂,「滿足」即能圓滿 301

你是微笑的種子,他人就是土地 307

不遷怒,不貳過 312

 

購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TAAZE*讀冊生活
 iRead灰熊愛讀書
 PCHOME線上購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易可數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