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0020-歷史的頓挫:事變卷-20111008-300.jpg  

書  名:歷史的頓挫 事變卷:古中國的悲劇

出版日期:100年11月2日

作  者:范炯(主編)

出 版 社:震撼出版

ISBN:9789868761230

 

 

■主編簡介 

范炯

  一九五七年生,一九八一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後任中州古籍出版社助理編輯。

  范炯幼喜文史,及長投考,雖捨史向文而史心難泯,一入編輯行,嗜史心態復萌,又深諳史學之玄奧宏博。對編輯事業有獨到的理解,提出「編輯時代」與「時代編輯」的概念,致力於編輯心理學和情緒史學的研究。

  於是,為彌補缺憾、融合自己及讀者所好,范炯根據多思多變的時代要求,為自己也為眾人設計、編輯了「文史廣角書系」。在這套書裡,范炯把對先人的思想、感受,以及時代思潮、歷史氛圍、情緒心態等種種問題,區分成有色有味的不同主題。

  為了推廣他的編書理念,范炯從一九八六年開始親赴北京,走訪著名學者,在半年多就搜集五十餘萬字的稿子,後又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推出這套書系。范炯的《文史廣角書系》以全方位的角度,詳細探討和描述了中國數千年來的演進衰亡規律和軌跡,以宏觀的視野和「歷史現場感」的文學表現手法,抓住讀者的心;甫一上市便獲熱烈迴響,在中國加印達兩萬餘冊。

  除了《文史廣角書系》外,范炯還策畫、主編、《中國夢》書系、《新翻楊柳枝》書系、《掌上文庫》、《戰爭沉思錄》、《天災啟示錄》、《家思》、《情思》等大型叢書和著作,於各界引起了廣泛影響。

  范炯為人正直熱切,天性純真敏銳,富於才情、哲思和想像力,一生為熱望的理想而呼喊奔走,不幸積勞成疾。但即使到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仍不忘自己的編輯理念,總拉著好友的手,不停地說:「我停不下來,我現在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如果能挺過來,我會寫出很多很多東西……」

  一九九五年五月,范炯逝世,年僅三十八歲。

 

■作者簡介

萬繩楠

  .1923年生,中國江西南昌人,當代著名歷史學家。
  .畢業於中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師從清華四大導師之一陳寅恪,
  .先後任教於中國安徽大學、合肥師範學院、安徽師範大學,是安徽大學歷史系創辦者之一。
  .著有《魏晉南北朝史論稿》、《魏晉南北朝文化史》等書。

陳琳國

  .出生於1943年8月。
  .主要研究領域為魏晉南北朝政治制度史、民族史。

李昌憲

  .1947年10月生,江蘇南京人。
  .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現任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授。
  .長期從事宋代政治制度史、行政區劃史的研究,旁及唐、五代等領域。
  .近年來對遼、夏、金史也有所涉獵。
  .在治學方法上,推崇樸學的學術傳統,重視官制、歷史地理和史源學的研究與運用。

高榮盛

  .江蘇金壇人,1946年11月生。
  .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
  .為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中國元史研究會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蒙元史、元代海外貿易史、宋元文化史。

成岳沖

  .1962年9月出生,浙江慈溪人。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研究生畢業,歷史學碩士,講師。

張研

  .1948年生。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碩士。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
  .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清史、經濟史、社會史。

 

■目錄

清濁鑑:黨錮之禍……………………………………………范振國
動地哀:董卓之亂……………………………………………陳效鴻
大漩流:永嘉之亂……………………………………………陳琳國
蕭牆禍:侯景之亂……………………………………………萬繩楠
破霓裳:安史之亂……………………………………………王界雲
千古冤:甘露事變……………………………………………劉運承
家國恥:靖康之難……………………………………………李昌憲
鐵血盟:元宮之變……………………………………………高榮盛
風雲恨:土木之變………………………成岳沖、張炳生、汪智和
回天夢:甲申之變……………………………………………榮 真
誰之罪:天京事變……………………………………………張 研
義和魂:庚子拳變……………………………………………張 研

 

■序

 我津津有味地讀完了《歷史的頓挫》,其中包含著一系列歷史上相繼發生但並非連接的故事,猶如觀賞了一齣又一齣的獨幕劇,五光十色的事件,曲折具體的細節、悲歡離合的感情,叱吒風雲的人物,在歷史舞台上表演得有聲有色,淋漓盡致,使人憤悱感慨、徘徊歎息。兩千多年的歷史,從眼底匆匆而過,留下了悲劇性的韻味和哲理式的反思。書中描寫的事件和人物雖是熟知的,但作者努力以新的思路、新的視角、新的表現方式,形象而生動地再現一幕又一幕的歷史,使用自己的語言,講出自己的感受,融歷史、哲理、文學於一爐,給人以面貌一新之感。

  我國自古以來,文史哲不分家。歷史學家應該具備哲學家的頭腦和文學家的氣質。人們學習歷史,最重要的是增進智慧,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這就需要有像哲學家那樣深邃敏銳的思辨能力,才能從重重的迷霧中認清歷史的真諦。而歷史作品又應該是生動豐富,引人入勝,百讀不厭,如同才華橫溢的文學作品一樣。歷史學家通過客觀歷史過程的精心描述去啟迪人們思考、激發人們熱情,使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真善美的享受。歷史的陳述既是真實的,即忠於客觀事實,又是思辯的,即富於哲理性探討,還應該是藝術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歷史的頓挫》是沿著這一方向所進行的成功的嘗試。書中的每一主題,前人都談過了無數次,但讀起來仍新鮮有趣而發人深思。因為作者對各個歷史問題各有獨立的見解,並非因襲舊說,同時,在內容、體裁、結構、標題、行文等方面,力求推陳出新,注意了曲折過程的描繪、具體情節的摹寫,人物心態的刻劃,避免了史料堆砌和空洞說教。這本書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並不是偶然的,而是編著者們艱苦鑽研,刻意創新的結果。

  目前出版的歷史著作,艱澀枯燥者多,一般讀者望而生畏。當然有些專業性強的歷史作品,讀者是不會很多的,我們仍然需要這類作品,因為這對學術的發展是必須的、不可缺少的。但歷史書籍總不能變成只是同行專家之間交流對話的工具。歷史科學走出書齋,深入民間,成為普遍老百姓的精神食糧,就需要有一大批觀點正確,材料豐富,思想健康,形式生動,文字流暢的作品,就需要新一代的歷史學家們,運用其智慧和才華,發揮創造力,把科學性和可讀性緊密地結合起來。我預祝中國歷史科學的盛大花圃中出現更多這類優秀之作,這是大多數讀者十分需要和十分歡迎的。

戴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易可數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