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封面正面.jpg

學會做個「懶」父母,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放手讓他獨立去做。
也許在此過程中,孩子會出錯,但是這是孩子成長的必要代價!

現在的父母往往有一種習慣,就是面對孩子的成長,既寄託以無限希望,又語重心長。由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切,因此時時叮囑孩子「要好好學習」、「要爭氣」、「不要讓爸爸媽媽失望」,這樣的溝通讓人感到語言空洞、情感失落。父母這種無理性深刻的「嘮叨」,不僅沒有讓孩子學會有效的溝通,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焦躁情緒,甚至引出「不聽話」、「出走」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溝通不只有語言的溝通,還要學會沒有語言的溝通、沒有詞語的溝通。溝通需要共鳴和共識、需要心心相印、需要了解,讓孩子領會溝通的必要、理解溝通的技巧,是父母的職責。  

                         

 書  名: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出版日期:
99年106
 作  者:方州
 出
社:樸實文化
 ISBN:
9789866302312

內容試閱                     

勤思考才能有進步



大文學家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毫無意義的問號。」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會思考,有思考才能有創造、有發展。因此一個孩子如果能從小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他就一定會表現得更加出類拔萃。

高斯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歷史上影響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有「數學王子」之稱。高斯非常善於思考,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在他小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

高斯的父親是泥瓦廠的工頭,每週他都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時,有一次當父母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突然大聲說:「爸爸,你弄錯 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裏跟著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裏的大人都驚得目 瞪口呆。

小高斯十歲時,有一次他的數學老師讓他們全班解答一道習題:立即計算出「1+2+3+4……+100=?」的答案。這個題目在今天早已家 喻戶曉,可是在那個時候、那個場合,對於一群小學生來說,還真不容易。要算出這麼長的算術題耗時不少,孩子們都想爭取第一個算出來,立刻在草稿紙上做了起 來。

只有小高斯還沒有開始動手,他不是想偷懶,他在想,難道一定得經過這麼複雜的計算過程嗎?從客觀上說,他在思考,目的是要尋找一種能夠成 倍提高計算效率的策略,這個過程花去了相當於其他同學進行加法計算的二分之一的時間。這時候,老師看見了他,走上前來問他怎麼了,為何還不開始計算。小高 斯說他已經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師十分詫異,問他是否提前做過這道題。高斯於是告訴老師,他透過觀察發現這一組數位中,1加100等於101、2加 99等於101……這樣的等式一共有五十個,因此這道題可以化簡為「101×50=5050」。

「真是太聰明了!」老師讚揚他。

這種「聰明」並不取決於孩子的智商。事實上,小學生的智力與學業成就的相關係數只有0.21,它應該取決於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使智力的 潛在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認真的思考雖然為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加了一個環節,卻使解決問題的時間縮短了很多倍,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小高斯進行思 考,花去了相當於別人解題所耗時間的一半,然而計算出「101×50=?」只需要一秒鐘。從這裏邊,你難道還看不出善於思考的優勢嗎?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養成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



有好奇心才有求知欲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創造天賦卻在一天天減少,這裏面的原因主要在於,很多孩子的創造力,都被循規蹈矩的父母,在不知不覺中給扼殺掉了。最難馴服的烈馬,往往可能就是最好的馬。

孩子強烈的好奇心除了表現為好問之外,還表現為好動。由於孩子年幼好奇,其好動傾向往往會導致一些破壞性行為的發生。每當遇到這種情形, 父母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打罵、指責和懲罰孩子,或是聲稱再不給他買玩具了。而應正確處理,瞭解他的動機,耐心地引導、教育孩子,可以向孩子講述玩具的構造 原理和安裝方法,並幫助他把拆開的東西重新裝配起來,從而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對孩子的破壞行為,父母千萬不要責備,否則對孩子可貴的好奇心是個 致命的打擊,會直接影響孩子創造力的發展。

一天,毛毛家的觀賞魚全部死了。全家人找了半天原因,原來是四歲的毛毛把牛奶倒進了魚缸裏。爸爸一氣之下拎過毛毛就要訓斥,嚇得毛毛使勁往媽媽懷裏鑽。

毛毛的媽媽勸開了爸爸,悄悄地問他:「毛毛,你為什麼要往魚缸裏倒牛奶呢?」

「你們不是說牛奶最有營養,小孩子多喝牛奶,可以身體長得棒嗎?我想讓咱們家的魚也長得棒一點,所以就把自己的牛奶分給它們喝了。」毛毛小聲地說。

爸爸聽了毛毛的話,立即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摟過毛毛說:「原來是爸爸錯怪你了。」

毛毛的媽媽笑著說:「你看看,兒子多有想像力啊,為了讓咱家的魚長得更棒一些,毛毛都捨得把自己的牛奶分給魚喝呢……」

第二天,媽媽為了讓毛毛明白觀賞魚是不喜歡喝牛奶的,就特意給他買了幾條小魚一起做實驗。小魚在有牛奶的水裏不愛活動了,可是一換了乾淨的清水,魚兒便開始快樂地游動起來,毛毛在實驗中親自感受到了觀賞魚是不愛喝牛奶的。

一次原本具有破壞性的活動,最終增長了孩子的知識。毛毛的媽媽說:「孩子雖然弄死了幾條有價值的金魚,但他卻從中學到了新的知識,豐富了 生活經驗,這些都是他今後生活中的財富,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在毛毛『搞破壞』時,他學會了思考,增長了智慧,我們應該為孩子的進步高興才對啊!」毛毛母 親的這些話,顯然是非常有道理的。

孩子愛「搞破壞」,是他們對事物探求的一種表現,是創造性萌芽的基本體現。從孩子一出生,他們就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來到了這個世界,他們對 周圍的事物充滿了新鮮和好奇,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來探求這個神奇的世界。不少發明家,像愛迪生一樣,在幼年的時候也常被人們稱作「破壞」家,他們搞的 「破壞」,也常讓父母頭痛、老師生氣。可是,正是這些淘氣的傢伙,憑藉著他們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努力地探求著日常生活,長大以後最終成為知名的大發明 家,在人類的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成績。如果我們給予孩子合理引導,就能從小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望,幫助他們養成勤於探索的習慣,為他們今後做出創造性貢獻, 打好堅實的基礎。

正確對待孩子的好奇心,包括正確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和正確對待孩子因好奇而導致的破壞行為兩個方面。

首先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提問,由於孩子的好奇心理,知識面狹窄,生活經驗簡單,他常常會提一些幼稚的、甚至讓人捧腹大笑的問題。對於一個你 覺得簡單的、已作答的問題,他會刨根問底,問了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讓人難以招架。孩子好問是好事,但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得到滿意的回答卻是件 難事。這就要求我們講究對待孩子提問的藝術。

鼓勵孩子提問,啟發孩子提問,不要諷刺、嘲笑。一個孩子好問,說明他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父母要對他進行讚揚和鼓勵,並及時、正確、通 俗地作答。父母如果忽視孩子的提問,對孩子的問題置之不理,甚至嫌孩子煩,就會導致孩子不敢或不願再提問,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好奇與熱情。

回答孩子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對於定向性的問題(如那是什麼?這叫什麼?),可以直接回答孩子,但對於有邏輯關係的以及其他較複雜的問題,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去思考,讓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和總結找出答案。

還應該注意一點: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也不知道答案,父母千萬不要「不懂裝懂」,信口開河去哄騙小孩。應該如實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等我查了書或問了別人再告訴你。」事後,父母要言而有信,儘快把正確答案告訴孩子。

有人說孩子天生就是個創造者,因為他們生來活潑好動,不被各種各樣的規矩所桎梏,他們敢於打破常規,不按照成年人的模式去思考問題,所以他們常常會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事物來。

購書連結                     

 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何清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易可數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