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哲學-0112.jpg  

書  名:大老二哲學:風風光光當老大,不如服服貼貼當老二

出版日期:101年2月2日

作  者:章岩

出 版 社:達人文創

ISBN:9789868763043

 

■作者簡介 

中國知名草根心理學家,任某傳媒機構CEO,其悟出的一條真諦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出版圖書有《我不是教你玩陰的》《我不是教你玩陰的2》《人脈圈》《先交朋友,再做生意》《氣場》《每天懂一點人情世故》《銷售中的心理學詭計》,其圖書版權輸往海外,風靡中國、日本、新加坡、東南亞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章岩被奉為國內20幾歲、30幾歲群體的勵志教主、心靈導師,其書中的生猛語錄被新浪、騰訊、天涯論壇、貓撲等網站瘋狂轉載,並被千萬讀者以此作為人生的座右銘和正確的行動指南。

 

■內容簡介 

人的「身價」是一種「自我認同」,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但這種「自我認同」也是一種「自我限制」,而自我認同越強的人,自我限制便越厲害,博士不願意當基層業務員,高級主管不願意主動去找下級職員,知識份子不願意去做「不用知識」的工作……他們認為,如果那樣做,就有失他們的身份。

  

■內文試閱

當當配角也無妨 

一個人可以沒有錢,但是卻不能沒有朋友。職場中這個法則同樣適用,一個擁有很多朋友的人一定會比其他人更有優勢。獲得朋友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最有效的還是偶爾充當他們的配角,因為沒有人願意在自己高談闊論的時候,有人會脫口而出:「那沒什麼了不起的,我以前做得比你好一百倍。」這樣會在無形中失去許多朋友。

如果人們能做到萬事讓人先,自己做一下配角,那麼他的人際關係一定非常好,因為人人都需要被尊重,尤其是在一些關鍵場合,主角也需要配角來襯托。

 

古代有很多帝王大都是主角,可是他們同時也是善於當配角的,歷代有作為的帝王似乎都擅長這招拉攏人心的招數。劉備當初想請諸葛亮出山,他聽說諸葛亮「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名士司馬徽也贊諸葛亮是「可比興周800年之姜子牙,旺漢400年之張子房」。此時,劉備心中有底了,他決心要請出諸葛亮,於是他下了一番苦功。

在第一次去找諸葛亮時,他沒見到,張飛生氣了:「量一村夫何必兄長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張飛當時要把諸葛亮綁來,可是劉備沒這麼做,他給了諸葛亮面子;二顧茅廬,又沒見到,此時連一直老成的關羽也發火了,可是劉備只留下一封信以示誠意,依然給足了諸葛亮面子。在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在睡覺,讓劉備他們等了幾個時辰之後,才出山分析天下大勢,開創「兩朝開濟老臣心」的偉業。

 

好一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戲碼,表面上看是劉備的「誠心」感動了諸葛亮。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其實是劉備滿足了諸葛亮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他作為一個已經有了較大名氣的學者,自然更需要擺擺架子。此時劉備為了自己的事業,甘願以「配角」的姿態出現在諸葛亮面前,其實他依然是主角,只不過他讓對方感覺自己也過了一把被尊重的癮。

以這種姿態交的朋友往往更值得信賴,他們會用各種形式來報答你的「知遇之恩」,也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晉朝有位叫王導的宰相,當時出了一個叛賊,他並沒有主動去討伐,於是,一位叫陶侃的人責備他,王導則寫信對他說:「我遵養時賊,以待足下。」陶侃看完信十分佩服王導,他笑著說:「他無非是『遵養時賊』罷了。」原來王導是想留下現成的功勞讓別人占。

 

心存謙虛,把功勞適當地讓給別人,往往能夠讓人感激你的博大胸懷,這也是贏得朋友的好方法。

關鍵時刻,甘於當配角往往被視為一種奉獻精神,而一個處處爭當主角的人,也會讓人覺得不夠成熟,虛榮輕浮。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一個人要想立於不敗之地,是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的,但同時也需要「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韌勁和智謀。人在競爭過程中,一方面是和事進行挑戰,另一方面則是和他人進行協作或挑戰,做事容易,但做人就比較難,這需要我們能屈能伸,更需要我們清楚何時屈、何時伸。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情況要求我們甘當配角。當你剛從事一份工作時,你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做好配角,這是一種謙虛的態度,一種合作的態度。只有當好配角,才能從主角那裡學到許多東西,也才能讓主角盡心地傳授知識。如果你一上來就猛打猛衝,凡事都搶著做,別人就會抱有戒心,誰都怕這種人來搶飯碗。

作為一個新手,我們要甘當配角,以求充實自己;而作為一個老手,也要樂於當配角,讓新手們能有機會得到鍛鍊。另外,在工作中遇到大家都能做的事,不要搶著去表現。即使你做成了,別人也不會誇獎你,而且和別人爭做這樣的事,容易引起矛盾。當有些事別人做不了時,你可以勇敢地爭做主角,好好地表現一下,這才能顯出你的英雄本色。處處喜歡抛頭露面的人往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那種平時踏實肯幹,在關鍵時候一鳴驚人的人才是最具競爭力的。在生活中要學著做「黑馬」,而不要搶做「出頭鳥」。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事事爭強好勝並不是強者本色,藏鋒露拙、韜光養晦才能更快到達成功的彼岸。「該低頭時就低頭」,時不時地做一做配角,並不是為了達到目的而屈尊求辱,而是一種處世智慧,這也是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之中獲得更大生存空間的秘訣之一。

 

踏實人被愛,老實人被欺

從小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告訴我們,做事做人要踏實,要老實本分。踏實沒錯,踏實肯幹的人往往受到青睞器重,老實沒錯,人人都喜歡和單純老實的人相處交往,因為和這樣的人相處比較安全。周恩來毫不吝嗇地誇讚「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最老實的人」,老實是君子必守的一條準則。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過於老實就會讓自己受到傷害,沒有心機,缺少防人之心就會被人利用,就像下面故事中的魯肅一樣。

 

魯肅,在《三國演義》裡是一個性格忠厚、老實謹慎的老好人,周瑜曾說「子敬乃誠實人也」。從《三國演義》的一些片段中,我們都可以看出魯肅的老實來。

仁厚老實的魯肅,得知周瑜想害諸葛亮,要他去聚鐵山斷糧道時,魯肅實在不忍心,於是專門拜訪了諸葛亮,看他是否知曉周瑜用意。席間,諸葛亮卻說了不屑周瑜的話,「周公瑾但堪水戰,不能陸戰耳」。魯肅回後如實轉告,周瑜就被輕易激怒了,揚言要親自去聚鐵山斷糧道。

後來,周瑜得知是諸葛亮是故意戲他,又聽到他對當下局勢的分析後,越發覺得應鏟去禍根,這一次,魯肅又攔住了他:「今用人之際,望以國家為重。且待破操之後,圖之未晚。」

當魯肅再次被周瑜派去試探諸葛亮,問對周瑜之計的看法,魯肅如實轉告後,周瑜妒忌;魯肅又欲勸阻,這次周瑜不聽,命令諸葛亮在數天之內造十萬支箭。

但諸葛亮是誰,聰明得連周瑜都妒忌,他知道魯肅老實,沒什麼心眼,肯定會把自己對他說的話轉告周瑜,被激怒後的周瑜必定會達到自己的目的。

正因為如此,於是有了著名的典故:草船借箭。

 

縱觀整個過程,我們不得不說,成全諸葛亮的計謀和安全,魯肅的善良老實發揮了很大作用。諸葛亮就是利用了他老實善良這一點。

在如今的時代,「老實」一詞很難說是褒義或者貶義了。有的時候,說你這個人太老實,那無異於說你是個笨蛋。由於事都是你做的,但最後好處全都是人家的。因此常言道:「老實人常吃虧,老實人常被欺。」

其實,太老實是一種木訥、一種保守、一種頑固,太老實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規劃自己的人生,太老實的人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沒有創新、沒有突破,從來不去想要主動做什麼,只知道按照別人的吩咐去做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樣的人,一生能有多大的成就?太老實的人一生都處於被動中,也註定其一生都會平庸,不是沒有機遇青睞他,而是機遇來到他的面前時他也看不見,更不用說主動去創造機遇了。

踏實人被愛,老實人被欺。當今這個社會,事事都講競爭,很多利益需要你爭我奪、分毫不讓才能獲得,如果太老實的話,就會經常受人「欺負」,事事都不敢去和別人爭,事事都讓著別人,這樣的話,你就會失去很多東西。所以說,做人不要太老實。

 

不公平也是一種「公平」

生活中的一些事,不公平也是一種「公平」,有時候刻意去追求某種公平,生活反而會對你你更加不公平。

另外,人們看問題時往往帶有很強的主觀性的,同等的付出往往會期待自己收穫更多,而未如己願時便容易抱怨不平。事實上公平與不公平一直以來都以強者說了算,遇上不公平的事若是不能沉住氣,機智而巧妙地爭取該得的利益,而是口出怨言或怨天尤人,不僅公平不會向你傾斜,反而使你會失去更多,甚至招致禍害。

在中國古代,有不少人就是忍不了一時的不公平待遇,逞口舌之勇,害了自己。

 

南北朝時,賀若敦為晉的大將,自以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於同僚們之下,看到別人做了大將軍,唯獨自己沒有被晉升,心中十分不服氣,口中多有抱怨之詞。

不久,他奉調參加討伐平湘洲戰役,打了勝仗之後,全軍凱旋,這應該算是為國家又立了一大功吧,他自以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賞,不料由於種種原因,反而被撤掉了原來的職務,為此他大為不滿,對傳令史大發怨言。

晉公宇文護聽了以後,十分震怒,把他從中州刺史任上調回來,迫使他自殺,臨死之前他對兒子賀若弼說:「我有志平定江南,為國效力,而今未能實現,你一定要繼承我的遺志。我是因為這舌頭把命都丟了,這個教訓你不能不記住呀!」說完,他便拿起錐子,狠狠地刺破了兒子的舌頭,想讓他記住這血的教訓。

光陰似箭,斗轉星移,轉眼幾十年過去了,賀若弼也做了隋朝的右領大將軍,他沒有記住父親的教訓,常常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聲不斷。不久,還不如他的楊素卻做了尚書右僕射,而他仍為將軍,未被提拔,他心中倍感不平,不滿的情緒和怨言便時常流露出來。

後來一些話傳到了皇帝耳朵裡,賀若弼被逮捕下獄。

 

是的,像這樣的「不公平」是令人憎惡的,然而不平事生生世世都沒有停止過,一旦「不公平」降臨在我們頭上,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用平和的心態對待「不公平」。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一個完全公平的世界,不公平是常有的事,物質的絕對存在並不決定存在著絕對的公平——惡狼張著血盆大口撲向羔羊;兇神惡煞般的禿鷹在高空盤旋,伺機向地面的獵物發起攻擊;就連高呼爭取平等公平的人們也在不停地宰殺著他們柔順的牛羊,牛羊何罪之有?不公平絕不僅僅發生在我們身上,柔弱的我們能夠一生在「不公平」下保存自身已是難得,何必以卵擊石,求不可得的公平呢?很多情況下我們最好是出局觀局,平心待之。

其次,要認真分析權衡這「公平」與「不公平」的得失差。有能力與「不公平」搏一場而無損,則直擊「不公」又何妨,否則,從另外一個角度對待「不公」豈不是更明智?

「忍一時之急,享知足實果」,忍得了一時的不公平,終有以後的發展,此計此策,要那虛有的「公平」作甚?惡狗饑腸,分一塊饅頭給牠,免了牠的痛咬,何樂而不為?

第三,雖說「公平」虛有無益,卻不是要逆來順受,也要有所爭。給狗填滿嘴巴,然後再猛踢一腳,讓牠有所畏,有所忌,最為有效!

人要想生活公平的對待你,就要先把你的年輕氣盛放一放,在面子與實惠之間多掂量掂量,權衡利弊,適當地追求公平,同時多為自己的前途作一番打算。

 

 「不爭」是最大的「爭」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爭與不爭,只是兩種不同的姿態。與人無爭者,心境坦然,得與不得的結果無異,這種心態之下,反而所獲甚多。不爭,就是最強有力的爭。

現實中利益有限,很多人爭得頭破血流也最多能搶到有限的一部分,而且還會招人厭惡。冷靜達觀,顯出禮讓的態度,在道義上得到眾人的贊同、推崇,卻往往能比爭搶者得到的更多。

 

三國時,曹操選立太子時,長子曹丕為太子,但次子曹植更有才華,文名滿天下。於是曹操一時間難以定奪。

曹丕是極不甘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弟弟奪走的,他想拼死一爭,卻又明知自己的才華遠在曹植之下,勝數極微。曹丕就向他的貼身大臣賈詡討教。賈詡說:「您有德行和度量,像個寒士一樣做事,兢兢業業,不要違背做兒子的禮數,這樣就可以了。」

一次曹操親征,曹植又在高聲朗誦自己做的歌功頌德的文章來討父親歡心,並顯示自己的才能。而曹丕卻伏地而泣,跪拜不起,一句話也說不出。曹操問他什麼原因,曹丕便哽咽著說:「父王年事已高,還要掛帥親征,作為兒子心裡又擔憂又難過,所以說不出話來。」一言既出,滿朝肅然,都為太子如此仁孝而感動。相反,大家倒覺得曹植只知道為自己揚名,未免華而不實,作為一國之君恐怕難以勝任。結果還是「按既定方針辦」,太子還是原來的太子。曹操死後,曹丕順理成章地登上魏國皇帝的寶位。最後,這場兄弟奪嫡之爭,以不爭者勝而告終。

曹丕確實是個會把握人心理的人,與其在自己的弱項上爭不贏,倒不如不爭。只需恪守太子的本分,讓對方一個人盡情去表演吧。

 

對掌權握勢者來說,下級做事的態度會比做了多少更重要。在其他人爭先恐後之時,自己顯出「不爭」的冷靜,反而更能得到上級的認可和信任。而對僅次於老大的老二來說,一種不爭的態度能極好地掩去身上的鋒芒,讓老大不生危機感,覺得放心妥當,從而會樂意在未來把位子讓出來。

 

 

 

■目錄

第一章 老實人總是在圈外
踏實人被愛,老實人被欺
不妨來個「打草驚蛇」
腳踏兩船,有備無患
不當「傻帽」替罪羊
真面不要真心
開誠佈公絕非上策
該「秀」自己時就別猶豫
「圓滑」是種高效的變通
做好人但不做濫好人
讓自己表現的有點城府
當仁不讓也是一種高明
深藏不露,不可藏過頭
要做就做牆頭草
新規劃要緊隨新變化
隨心,而不隨性
失意人前莫說得意話
機遇爭取才會來
容忍一定要有限度
給朋友也分個「三六九等」
話多者往往先「死」
物質之慾最招禍
仁慈一定要用對地方
不公平也是「公平」

第二章 風風光光做老大,不如服服貼貼當老二
降低身份,抬高身價
未出頭時,能而有度
「不爭」是最大的「爭」
熱心腸貼冷臉的隱形收益
惹不起,還能躲得起
該裝「孫子」時絕不要含糊
適時成全「老大」的好勝心
「老大」要防,「老二」難當
大樹底下好乘涼
「近利」當前,更需「遠慮」
棄智絕俗乃明哲保身之道
主動示弱,牆矮無人推
有功歸上,有過歸己
發洩不平也要審時度勢
有時就當回「老二」
當當配角也無妨
留餘地,得意時不宜再往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

第三章 世界就是「以貌取人」
黑臉出場,紅臉收場
說得好不如哭得妙
有實力也要展現出來
要苦幹,更要讓別人看見
樹立不好惹的形象
「和」字能防天下人
打腫臉的胖子不能隨便充
以假「貌」示人,無往不利
牢騷要在一定範圍內
苦得了自己,騙得了敵人
不露聲色,不遭人疑
在「無知」中厚積,在良機下薄發
有思路,更要有眼界
表面的現象別輕信
裝糊塗也要裝得不露痕跡
顯眼的花草易摧折
不公平也要「心平」
侵犯什麼也莫侵犯別人的尊嚴
以貌識人,但不以貌取人
有時,功利是傷人利器
反對的意見往往是忠言
場面話不可少
「人微言輕」就要適時「發威」
看人說話,量體裁衣
放下面子,獲得利益
「示強以弱,示弱以強」的處世哲學

第四章 在「和風細雨」中謀權
明處吃虧,暗處得益
不要「陰謀」,但要「陽謀」
「移花接木」總能顯靈通
善使富貴雙刃劍
明裡捧,暗裡動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潛行隱世」就是「伺機而動」
實現「野心」要伺機而動
以逸待勞,擇時而動
敗而不餒,隱而不退
坐熱「冷板凳」
韜光養晦,以守為攻
敵人「自弱」,我方自強
藏鋒靜若處子,出頭動如脫兔
可以著急,但切不可浮躁
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
禦敵完全可以不強硬

第五章 前程是「借」出來的
朝中有託,凡事好商量
與帶「圈」的人在一起
小人得防,更要會用
「君子」掠人之美
「寄生」於人也是一種借勢智慧
「勢」在人為,官在智借
看人要準,出手要快
厚臉皮能「借」來好前程
「朝」中有人好經商
借助成功者抬高身價
用強者的「醋意」捧起自己
「枕邊風」吹出大威力
借別人的陷害反咬一口
冷廟燒香,勢頭更旺
自己的過錯讓別人頂
在一個「靠山」上為所欲為就是自斷後路
善於打「借」字牌
小人物也可能是你的「救命符」
借人之智是大智
好風憑藉「勢」,送我上青雲
假手於人,借力用力
敵之敵,謂之友
不拘一格去借力

  能放下身價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彈性,不會有刻板的觀念,從而能吸收各種資訊,形成一個龐大而多樣的資訊庫,這將是他成大事的本錢。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爭與不爭,只是兩種不同的姿態。與人無爭者,心境坦然,得與不得的結果無異,這種心態之下,反而所獲甚多。不爭,就是最強有力的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易可數位 的頭像
    易可數位

    易可部落格:易起閱讀趣!

    易可數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