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0030-歷史的瘋狂-20111107-300.jpg  

書  名:歷史的瘋狂

出版日期:100年12月07日

作  者:范炯、張研、陳樺

出 版 社:震撼出版

ISBN:9789868761278

 

■作者簡介 

范炯

  .1957年生,
  .鄭州大學中文系,
  .中國中州古籍出版社助理編輯。
  .策畫、主編、《中國夢》書系、《新翻楊柳枝》書系、《掌上文庫》、《戰爭沉思錄》、《天災啟示錄》、《家思》、《情思》等大型叢書和著作,於各界引起了廣泛影響。

張研

  .1948年生。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碩士。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
  .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清史、經濟史、社會史。

陳樺

  .1956年7月出生,北京人。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碩士及博士。
  .現為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及清史研究所教授。

 

 

■主編簡介

范炯

  一九五七年生,一九八一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後任中州古籍出版社助理編輯。

  范炯幼喜文史,及長投考,雖捨史向文而史心難泯,一入編輯行,嗜史心態復萌,又深諳史學之玄奧宏博。對編輯事業有獨到的理解,提出「編輯時代」與「時代編輯」的概念,致力於編輯心理學和情緒史學的研究。

  於是,為彌補缺憾、融合自己及讀者所好,范炯根據多思多變的時代要求,為自己也為眾人設計、編輯了「文史廣角書系」。在這套書裡,范炯把對先人的思想、感受,以及時代思潮、歷史氛圍、情緒心態等種種問題,區分成有色有味的不同主題。

  為了推廣他的編書理念,范炯從一九八六年開始親赴北京,走訪著名學者,在半年多就搜集五十餘萬字的稿子,後又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推出這套書系。范炯的《文史廣角書系》以全方位的角度,詳細探討和描述了中國數千年來的演進衰亡規律和軌跡,以宏觀的視野和「歷史現場感」的文學表現手法,抓住讀者的心;甫一上市便獲熱烈迴響,在中國加印達兩萬餘冊。

  除了《文史廣角書系》外,范炯還策畫、主編、《中國夢》書系、《新翻楊柳枝》書系、《掌上文庫》、《戰爭沉思錄》、《天災啟示錄》、《家思》、《情思》等大型叢書和著作,於各界引起了廣泛影響。

  范炯為人正直熱切,天性純真敏銳,富於才情、哲思和想像力,一生為熱望的理想而呼喊奔走,不幸積勞成疾。但即使到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仍不忘自己的編輯理念,總拉著好友的手,不停地說:「我停不下來,我現在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如果能挺過來,我會寫出很多很多東西……」

  一九九五年五月,范炯逝世,年僅三十八歲。

 

■內容簡介

人類終於走過了漫長的野蠻年代,古代專制和黑暗早已成為過去,然而,過去是不應該忘記的。這裡所記述的戰爭、災變、屠殺、酷刑、自戕等種種駭人聽聞的一切,正是以其沉重的歷史回聲驚醒世人,從先人的不幸與痛苦中品味出和平生活的珍貴,遭向未來之路。

本書特色

  .殺一人是「兇手」,殺一百萬人是「英雄」?

  西漢「七國之亂」牽連近二十萬人,卻為漢武帝的霸業打下安定的基礎;
  唐初「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父殺兄,卻也因此開創出最富強的大唐王朝;
  清初「文字獄」滅族、流放近千人,卻奠定康雍乾盛世統治的穩固基礎。

  明朝萬曆四十八年中間,黃河為禍的年分就達二十五年,農民流離失所,血枯見骨,完全失去與自然災害抗爭的能力。陝西飢民從吃草、吃樹皮,到吃石塊、吃土,一直到人相食。

  而據近代學者梁啟超的統計,中國自秦始皇登基,到清朝滅亡的二一四○年間,含天災與人禍的動亂所占的時間為八百九十六年,平均每三年就有一場動亂;而不算在內的春秋時代,二四二年間就有四八八場大小戰事,戰國也有二二二次大規模的戰爭。誠乃人發動戰爭,戰爭殺戮了人。

  .究竟是天災難防還是人禍難躲?

  黃巾之亂、火燒阿房宮、長平戰役、黃河水患……
  歷史的遺跡,為何總是充滿著濃濃的血腥味?

  以肉刑汙辱人格
  墨:以刀刻鑿人面(體),再用墨塗在刀傷創口上,使其永不褪色。
  臏:去掉犯人的膝蓋骨,使犯人無法行走,即斷足。
  宮:男子割勢(閹割生殖器),女子幽閉。。

  用死刑凌遲生命
  醢:把人剁碎,製成肉醬
  烹:用大鼎或大鑊將人活活煮死,或用油將人活活煎殺。
  轘:將犯人四肢及首分綁在五車之上,拉撕而裂之,即「五馬分屍」。

 

■目錄

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沉思錄
沉思之一:冷峻的數字
沉思之二:相關的殺手
沉思之三:淒怨的遊魂
死去的海.理智的殺戮與被殺
死義
死忠
死孝.死節
尾聲
血腥的往事.發生在剝奪與被剝奪者之間
記錄罪惡的歷史遺跡
野蠻的文明時代
洶無休止的嗜教狂潮
渴血的習性與人格
在歷史的斷裂處.傳統政治中的宮廷政變
人們常說:「伴君如伴虎」
拜倫說起女人
從秦到清總括了一部骨肉相殘的歷史
在洪流奔馳過的地方
禍生毫末.「文字獄」紀實
 
 
 

 


地獄之火.中國酷刑種種
刑具
肉刑
死刑

■序

編者序

  人類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文明時代和野蠻時代一個最根本的差異,正在於對生命的態度。「仁者,人也」觀念規範下的人,甚至對畜生也「不忍其觳觫」。較之人食人的野蠻時代,這正是當時文明水平的一個尺度。生當血流成河的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家先哲們,正是有鑑、有感於嚴酷的動亂現實,才苦心創立了以重人生、講人道、序人倫為基準的學說,以期挽狂瀾於既倒。千百年來,這一近乎理想化的學說,除被部分增刪竄改外,其強調「仁人之心」的人道精神實質,卻始終作為一種與冷酷實用主義治術、與各種戕害人性的野蠻行徑相抗衡的巨大精神力量,有效地保障了中華古文明的生存和發展,使之免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羅馬的厄運而歷久不衰。(我認為,中國文化巨大的同化意義,正在於此。此題甚大,姑不細論。)「往事越千年」,當今天的人們拿起「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這一思想武器去裁定舊時代的是是非非時,是否也該仔細思想和理解那些古仁人的苦心,同他們一起判斷一下人生的價值和那些野蠻斬殺的歷史必然和必要性呢?當代國人的人道主義認識水準,理應遠在二千年前古人之上,這似乎不該成為問題。

  在人類歷史上無數次的生靈塗炭中,固然有本可避免不可避免和正義非正義等種種戰爭性質的區分,但即使是所謂正義戰爭和懲惡殺伐,映射在人類慈悲心靈中也應是沉重的,它深深體現著國家制度、生存手段和認識水平的時代局限性。誠如詩聖杜甫所云:「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不得已」三字,出於這位偉大人道主義者筆下,表現出那個時代一顆正直良心多麼深重的悲哀!從他描寫安史之亂的全部作品中亦可見,其中大多是對整個戰爭行為,包括平叛戰爭中民生多艱的控訴(如「三吏」、「三別」等)。因為,他痛切地意識到,任何性質的戰爭之於百姓,都是使他們苦不堪言的災禍。戰爭之正義者尚且不免無辜受戮的慘劇,更何況人類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戰爭和殺戮,諸如軍閥混戰、宮廷政變、強寇犯邊、鎮壓民反、夷滅九族、人殉人祭等等,大都無正義可言,考其源起和性質,率皆出於一己之私利、眾庶之愚昧和統治者之殘暴。這樣的歷史命運籠罩在當時全民族、全人類的上空,實乃先人們最最深重的負累!「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以其刀光劍影的形式,給後人留下了多少刻骨銘心的記憶!

  無數雄辯的事實證明,人類歷史的曲折,正是由無數次民族、階級、宗教和個人之間無休止的殘酷仇殺造成的。從那一次次重演的巨大悲劇中,從那一次次重現的荒煙野蔓中,人們分明看到了文明一次次毀滅又重建的歷史斷層。其間,有多少智者的生命及其輝煌的里程碑,在腥風血雨中化為烏有、化為廢墟,只在西風殘照裡,教人憑弔!人類不得不一次次重新開始其艱難的文明跋涉。而這每一次的「重新開始」,又無不意味著眾多生靈的永久遺恨,意味著他們人生努力的枉然!遙想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文明鼎盛時代,無不是社會昇平、百姓安逸、民族和睦的結果,其衰落的直接表徵,無不是戰亂與殺戮。野蠻力的惡性循環對人類文明良性發展的嚴重阻礙和巨大破壞,是昭然若揭的。

  立於新時代的認識基點上,作為史家,我們似乎早就不該僅僅滿足於描述祖先們是如何走來,而應以更大的思慮關注他們本該如何走,如何避免那些無可挽回的災難。因為,像不斷跌倒又不斷爬起來的頑童般行進著的人類,今後的路還很長。作為生靈,我們早該認識到,那些慘重的「人吃人」的悲劇再也不能重演了,哪怕僅僅一次。因為,隨著人類文明的越來越偉大,這「小小寰球」對於戰亂和殺伐的承受力將越來越微小,而每個當代人的青春和生命,一如我們的先人,依然短暫、脆弱而寶貴。

  瘋狂,作為對專制時代人類戰爭和殺戮史的特徵概括,我想,是不算過分的。在今天,當我們以一種理性的、人的眼光來看待昨天時,對導致那一幕幕慘禍的行為和動機、對那一雙雙伸向同類甚至同胞的魔爪,對那不恥於人類的一切非理性選擇,是不應以常人常態視之的。

  我懷著極大的悲憫之情,凝視人類先行者們面對過的那片苦海、那片黑暗。我深知,逝者如斯,渺小的我已無法伸出瘦弱的援手。然而,我堅信,真誠的歎惋和深摯的同情,會給那些永不安息的魂魄以真實的慰藉。也許,在死神黑色翅膀的巨大陰影之下,異代人之間這種理解的渴望和努力,正是人之為人的希望所在。

范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易可數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