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歷史的迴旋
出版日期:100年12月07日
作 者:范炯、陳樺、劉鳳雲
出 版 社:震撼出版
ISBN:9789868761261
■作者簡介
范炯 .1957年生, 陳樺 .1956年7月出生,北京人。 .哈爾濱市人。
.鄭州大學中文系,
.中國中州古籍出版社助理編輯。
.策畫、主編、《中國夢》書系、《新翻楊柳枝》書系、《掌上文庫》、《戰爭沉思錄》、《天災啟示錄》、《家思》、《情思》等大型叢書和著作,於各界引起了廣泛影響。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碩士及博士。
.現為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及清史研究所教授。
劉鳳雲
.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曾應邀到日本東海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作訪問研究員,並進行合作研究。
.曾任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主編簡介
范炯 一九五七年生,一九八一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後任中州古籍出版社助理編輯。 范炯幼喜文史,及長投考,雖捨史向文而史心難泯,一入編輯行,嗜史心態復萌,又深諳史學之玄奧宏博。對編輯事業有獨到的理解,提出「編輯時代」與「時代編輯」的概念,致力於編輯心理學和情緒史學的研究。 於是,為彌補缺憾、融合自己及讀者所好,范炯根據多思多變的時代要求,為自己也為眾人設計、編輯了「文史廣角書系」。在這套書裡,范炯把對先人的思想、感受,以及時代思潮、歷史氛圍、情緒心態等種種問題,區分成有色有味的不同主題。 為了推廣他的編書理念,范炯從一九八六年開始親赴北京,走訪著名學者,在半年多就搜集五十餘萬字的稿子,後又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推出這套書系。范炯的《文史廣角書系》以全方位的角度,詳細探討和描述了中國數千年來的演進衰亡規律和軌跡,以宏觀的視野和「歷史現場感」的文學表現手法,抓住讀者的心;甫一上市便獲熱烈迴響,在中國加印達兩萬餘冊。 除了《文史廣角書系》外,范炯還策畫、主編、《中國夢》書系、《新翻楊柳枝》書系、《掌上文庫》、《戰爭沉思錄》、《天災啟示錄》、《家思》、《情思》等大型叢書和著作,於各界引起了廣泛影響。 范炯為人正直熱切,天性純真敏銳,富於才情、哲思和想像力,一生為熱望的理想而呼喊奔走,不幸積勞成疾。但即使到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仍不忘自己的編輯理念,總拉著好友的手,不停地說:「我停不下來,我現在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如果能挺過來,我會寫出很多很多東西……」 一九九五年五月,范炯逝世,年僅三十八歲。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歷史上重複出現一系列宦官干政、外戚專權、皇朝更迭、經濟怪圈、文化怪圈、擅殺功臣及農民的揭竿起義,仿彿一條條曲折而有規微的波紋。一代代人,在嘆息、在思考、在躲避……然而,迴旋的噩運卻如影隨身,擺脫不掉。直到有一天,皇宮大殿崩塌。
本書特色
.歷史能帶給我們任何教訓嗎?
宦官總是能找到時機干政:
秦朝宦官指鹿為馬、東漢皇帝由宦官養大、唐朝宦官可決定皇帝生死、明朝宦官自稱「九千歲」。
外戚總是有理由擅權:
西漢皇帝的表哥建立新朝、西晉皇帝的岳父引爆八王之亂、北周皇帝的外公建立隋朝、唐朝皇帝的妻舅造成安史之亂。
官逼民反的故事總是說不完:
陳勝、吳廣戳破秦始皇的千秋萬世夢;白蓮教讓成吉思汗的霸業曇花一現;黃巢之亂瓜分掉整個唐朝;一群流民就結束了大明王朝。
中國古代歷史上,歷朝歷代皆走過宦官干政、外戚專權、皇朝更迭、擅殺功臣及農民起事的過程,仿彿一條條曲折而有規律的波紋。而數百年來,多少思想家試圖突破循環的歷史道路,《周易》的終始循環論;鄒衍的五德終始說;董仲舒及其「三統循環說」;王充的批判精神;王夫之、顧炎武和黃宗羲的史觀,皆求能解開皇朝更迭之謎,擺脫歷史宿命,但又為何總是失敗?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開國盛世、皇權集中、諸殺功臣、大權旁落、官逼民反、外敵入侵……
每一個朝代的興衰起伏,為何總是重蹈前人覆轍,避不開這些循環?
東漢章帝活得久一點;外戚就不會竊權;宦官就不會專政;黃巾就不會起事;軍閥就不會割據?
唐朝李世民不殺父兄,武則天就不會竊權;就不會有安史之亂;宦官就不會專政;藩鎮就不會割據?
明朝朱元璋不分封諸子,就不會有靖難之變;宦官就不會專政;人民就不會造反;清軍就不會入關?
■目錄
帝王之劫.專制政體的神祕運作
萌芽之夢.專制經濟的奇特軌跡
皓首之惑.帝王文化的怪異輪轉
悲壯使命.人民戰爭與王朝更迭
龍御暗影.君權的伴生物
人性畸變.太監與國運
「家天下」祭.流不盡的功臣血淚
■序
編者序 古老中國的歷史,好似一系列長長的惡夢,去了又來,接連不斷,周而復始。其間雖有所謂盛世、中興的「太平時日」,但往往旋即被否定的塵埃所淹沒。誠如元末羅貫中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期性的皇朝更迭、宮廷政變和人民起義,周期性的宦官干政、外戚專權和宗藩作亂,周期性的政治怪圈、經濟怪圈和文化怪圈,形成了中華文明長卷上一條條令人心碎的斷裂帶! 多少聖主明君,多少麻衣英豪,多少仁人志士,或用自己改朝換代的偉力,或用自己驚世駭俗的思考,或留遺訓立鐵牌,或修史鑑著宏文,力圖撥開迷霧,洞見未來,突破惡夢壁障,衝出循環怪圈,卻每遭敗績,美夢成灰,最終難逃「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的歷史噩運。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唐時杜牧遙向秦時阿房宮的一句慨嘎,有如讖語,道出了祖祖輩輩中國統治者及其臣民的命運悲劇。 究竟是怎麼了?迴旋之緣何在?悲劇之因何在?千百年來人們苦思不解的問題,赫然地擺到了新一代學者面前。 罪在集權專制制度! 今日國人得以輕輕揭穿的真相,竟困擾了昨日智者整整兩千餘度寒暑!為獲得這份歷史的清醒,代代中華兒女在這片災難深重的神州大地上,播淚灑血,捐出了自己寶貴的青春、思慮乃至生命..長逝不返! 古老的中國啊…… 范炯